年轻的准爸准妈们,恭喜你们正式升级为奶爸奶妈。初为父母,面对这么个小人儿,是不是激动之余也有些许慌乱不安呢?
现在就由妇幼君带你们去认识新生宝宝的一些常见而又正常的现象吧!
出生前,由于子宫内的空间限制,胎儿的动作大都是头向胸,双手紧抱于胸前,腿倦曲、手掌紧握的姿势。出生后头、颈、躯干及四肢会逐渐伸展开来,所以宝宝出生后常有小腿轻度弯曲、双足内翻、两臂轻度外转、双手握拳,或四肢屈曲等状态。
另外胎位对于出生后最初几日的体位有重要影响,例如臀位产中的膝的伸展,头位产中的轻度膝内翻(即O形腿)及足外翻或可矫正的足内翻变形。
对大多数新生儿来说, 出生后一周体重可减轻 6%-9%,这是正常现象。这是由于婴儿进食和喝水少,肺和皮肤不显性失水及胎粪和尿液的排出,胎脂的脱落和脐带的干燥均可引起一些体重丧失。10天之后即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新生儿及婴儿都很容易打喷嚏,有时还会两个三个地连着打。其实打喷嚏并不一定是着凉所致。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新生儿的生理结构决定的,新生儿鼻腔内血管丰富、鼻黏膜比较薄弱、鼻腔狭小、鼻道短,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及灰尘等的刺激,从而产生一种神经性反应。
外界微小物质,如棉绒、尘埃等均可刺激鼻黏膜引起打喷嚏。溢奶返流至鼻腔中,也可引起喷嚏。
洗澡后小儿受冷气刺激,也可引起打喷嚏。但也要观察宝宝是否有其他异常情况。
新生女婴在出生后不久,父母常常发现有少许血液从阴道流出,俗称“假月经”。
这是由于新生女婴在出生前体内有一定数量的雌激素,这些雌激素大部分是由母体经胎盘传给胎儿的,另一部分则是由胎儿自身分泌的。降生后,新生女婴体内雌激素的大部分来源突然中断,雌激素的水平急剧下降,到生后5-7天时已降至极低水平,使生殖道原来增殖、充血的细胞脱落,于是便出现阴道流血的现象。
如果阴道流血不多,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只要加强护理,勤换尿布,尿、便后用洁净的毛巾和小盆清洗外阴即可。
注意:阴道出血时不宜将新生女婴放在浴盆中洗澡,以保证局部的清洁卫生,防止感染。
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排尿。看到尿布被染成砖红色时不必担心,这是尿中的尿酸盐引起的。
男或女足月儿在出生后5-7天时,常出现新生儿乳房肿胀甚至会分泌少许乳汁,俗称“新生儿乳”。
这是由于母亲怀孕时体内雌激素与催乳素等含量逐渐增多,到分娩前达最高峰,这些激素的功能在于促进母体的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而胎儿在母体内通过胎盘也受到这些激素的影响。在胎儿离开母体后,来自母体激素的刺激消失,胸部也会自然平坦,增大的乳房也就渐渐消失。
注意:父母不用刻意地去挤压宝宝乳头,以免引起感染。
新生儿皮肤为粉红色,但大约有三分之二的足月宝宝在生后2-3天开始颜面和白眼珠发黄,甚至全身皮肤黄染,尿稍黄但不染尿布,4-6天左右黄染程度达到高峰,而后黄染开始消退,到7-10天左右黄染就完全消退,此时宝宝无其他明显不适表现,称为生理性黄疸,又称胎黄,属正常现象。
主要原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一般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的生理性黄疸消退得要比足月儿慢一些,大约在生后3-4周左右完全消退。
注意:当黄疸出现时间早于生理性黄疸,黄染消退时间明显延迟,黄染程度重,加上宝宝有其他不适表现时,应警惕是否是病理性黄疸,需要到我院新生儿科检查。
新生的宝宝或生后2-3个月内的宝宝在上、下齿龈或在上颚中线附近,常会有一点一点的乳白色颗粒,表面光滑,为数不一。少的话可能1-2颗,多的话可能有数十颗,俗称“马牙”,医学上称为“上皮珠”。
这是由于当胚胎发育6周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开始增厚形成牙板。在牙板上细胞继续增生,每隔一段距离形成一个牙蕾并发育成牙胚。当牙胚发育到一个阶段就会破碎断裂并被推到牙床的表面,它是口腔中退化的牙板组织,一般在两周左右就可以自行吸收消失。
马牙不影响新生儿发育但会感到胀感或牙痒,不需处理。
注意:千万不要用针去挑破或用布擦伤马牙,以免损伤黏膜,使之成为细菌侵入门户,甚至发展为败血症。
几乎所有的新生宝宝在生后1-4周内皮肤显得干燥 ,全身皮肤有白色薄皮脱落,医学上称生理性脱屑。
脱皮是因为新生儿皮肤最上层的角质层发育不完全,容易脱落。此外,新生儿连接表皮和真皮的基底膜并不发达,使表皮和真皮的连接不够紧密,造成表皮脱落的机会增多。
这种脱皮的现象全身部位都有可能会出现,但以四肢、耳后较为明显,只要于洗澡时使其自然脱落即可,无须特别的采取保护措施或强行将脱皮撕下。
注意:若脱皮合并红肿或水泡等其他症状,则可能为病征,需要来我院就诊。
打嗝是新生儿及婴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停地打嗝是因膈肌痉挛,横膈膜连续收缩所致。膈肌运动是受植物神经控制的,孩子出生后一两个月,由于调节横膈膜的植物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当孩子受到轻微刺激,如:吸入冷空气,吸奶太快时,膈肌会突然收缩,引起快速吸气,同时发出“嗝嗝”声,时间可持续5-10分钟。
解除婴幼儿打嗝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当婴儿打嗝时,先将婴儿抱起来,轻轻地拍其背,喂点热水。
2.将婴儿抱起,刺激其足底使其啼哭,终止膈肌的突然收缩。
3.不要在婴儿过度饥饿或哭得很凶时喂奶,这也是避免宝宝打嗝的措施之一。
新生儿常在入睡之后局部的肌肉会有抽动的现象,尤其手指或脚趾会轻轻地颤动,或是受到轻微的刺激如强光、声音或震动等,会表现出双手向上张开,很快又收回,有时还会伴随啼哭的“惊跳”反应。
这是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所致。此时,只要妈妈用手轻轻按住宝宝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就可以使他安静下来。
注意:如果宝宝出现了两眼凝视、震颤,或不断眨眼,口部反复地做咀嚼、吸吮动作、呼吸不均匀、皮肤青紫,面部肌肉抽动等症状时,就不是惊跳了,考虑可能存在神经系统疾病,应及时到我院儿科就诊,并做神经系统相关检查协助诊断。
新生儿的胎发都是由母体带出,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的2-3周内发生明显的脱发。
这是由于婴儿出生后,大部分头发毛囊在数天内由成长期迅速转为休止期所致,一般经过9-12周后,小儿的毛囊会重新形成毛球,重新长出新发。
注意:如果有加重脱发的迹象,可到我院儿童保健科就诊,先明确病因。
新生儿头皮上常会产生一层油脂,这是由于新生婴儿皮脂腺分泌过盛所致,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擦洗,时间久后会混合尘土和脱落的表皮组织而凝结成鳞状污垢或黑色痂皮,即头垢。
头垢是头皮上的分泌物加上一些灰尘积累的结果,它会影响头皮的生长和发育,影响头皮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因此,婴儿的头垢不宜久留,应及时把它清洗掉。
由于婴儿皮肤非常嫩弱。加之头垢所在的位置又非常关键,清除头垢时,可用洁净纱布或毛巾蘸消毒植物油进行轻轻地擦拭、使头垢渐渐软化,然后再用肥皂和温开水轻柔地将头垢洗净;如果头垢特别厚,可以用油纱布包裹数小时后轻轻揩去,再用肥皂和温开水洗净。清洗头垢之后,可以天天擦洗头皮,以保持头皮清洁卫生。
注意:千万不可直接用手硬剥除头垢,这种做法很不科学,非常容易损伤头皮,引起细菌感染。
是一种出现在新生儿鼻部、下颌或者面颊部的白色细小颗粒状皮疹,是由皮肤碎屑堆积在皮肤的纹路中形成的。大部分的粟粒疹会在几周后自行消失。
![]() ![]() ![]() ![]() |
版权所有:常德市妇幼保健院 网站备案:湘ICP备20012149号-1
主办单位:常德市妇幼保健院 技术支持:常德市数据局(常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医院地址: 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1058号 联系我们:0736-7717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