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小儿健脾用推拿

发布时间:2025-02-21 信息来源: 【字体:

欢乐的春节期间,面对来之不易的假期和团圆,家长和孩子们都已放飞自我,作息和饮食都不规律了。尤其是孩子,平时不让吃的零食在亲戚家也避免不了统统塞进嘴巴。吃多了之后加重了脾胃的负担。因此,节后小儿脾胃功能紊乱失调的现象,非常突出,主要病症有呕吐、腹痛、便秘、腹泻、夜寐不安、食欲不振等。因此小儿节后要及时调理脾胃,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

另外,春季人体阳气逐渐旺盛,人体的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尤为迅速,也正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理好脾胃,才能为促长提供所必须的营养。所以节后及时调脾胃,可开启春季促长新旅程。可以试试刘氏小儿推拿,帮助缓解腹胀、积食等不适,让肠胃轻松减负。

一、推拿穴位:

1.板门

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导滞,止咳平喘。多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腹胀,咳喘等。

位置:整个大鱼际。

操作:用拇指或食指指端在大鱼际肌中点揉按,3~5分钟为宜。  

图片1

2.四缝纹

掐揉四横纹能理气导滞,清热除烦,临床上多用于疳积,腹胀痛,烦热,消化不良,腹泻等症。

位置:在手指,第2-5指掌面近端指间关节横纹的中央,一手四穴。

操作: 先用拇指甲掐,各掐4~5次,继加揉各5~6次。

图片2

3.摩腹

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及消化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呕吐,食积,腹胀,便秘等症。

位置:在腹部。

操作:用掌或四指在腹部顺时针做摩法,3分钟为宜。

图片3

4.清脾经

清脾经法能清热利湿,止呕止吐。用于湿热内蕴,恶心呕吐,腹泻痢疾及热结便秘等。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用拇指螺纹面贴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做直推,为清脾经法,100-200次为宜。

图片4



二、艾灸

艾灸是通过燃烧艾草产生的温热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和气血的作用,对缓解消化不良有一定帮助。

常用穴位:神阙穴、中脘穴、足三里等。

操作方法:将艾条点燃后,距离穴位2-3厘米进行悬灸,以局部皮肤感到温热但无灼痛感为宜,每个穴位艾灸10-15分钟,每日或隔日艾灸一次。

功效:艾灸神阙穴可温补元阳、健运脾胃;艾灸中脘穴能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艾灸足三里有助于调理脾胃、增强体质,改善消化功能。

图片6

三、穴位贴敷

用中药磨成粉混合水、姜汁、醋等调和后贴于相应穴位,起到调理和治疗作用。

常用穴位:神阙穴、中脘穴、足三里、脾俞等。

操作方法:每次4~6小时,每日或隔日一次。

图片7

(以上具体操作,还需专业医师指导)

图片5

 湖湘刘氏小儿推拿有“指尖上的绝技”之称,被评为湖南省首批中医药专长绝技项目,同时列入湖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常德市妇幼保健院已成立刘氏小儿推拿二级工作站。刘氏小儿推拿适应症:

 1.儿童常见病及多发病:小儿发烧、感冒、咳嗽、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及腹泻、便秘、消化不良、疳积等消化系统疾病;遗尿、夜啼等。

 2.儿童保健:(1)体弱儿、过敏体质儿童体质调理;(2)发育迟缓(身高、体重不达标儿童;语言发育迟缓儿童);(3)小儿假性近视、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

 3.疑难杂症:小儿抽动症、小儿斜颈、小儿孤独症、小儿脑瘫等。

(撰稿:儿童康复科  高洪桂    二审:龙霞    终审:周未艾)


分享到:


版权所有:常德市妇幼保健院   网站备案:湘ICP备20012149号-1

主办单位:常德市妇幼保健院    技术支持:常德市数据局(常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医院地址: 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1058号    联系我们:0736-7717360

湘公网安备 4307020200063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