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儿科·龙敏
在那个被消毒水气味笼罩的留观病房里,一个五岁女孩用她稚嫩的呼唤,悄然改变了这里的温度。当"小姨"这个亲昵的称呼从发烧的伊伊口中轻轻吐出,冰冷的医疗空间开始绽放温情之花。这声呼唤如同春风,不仅抚慰了病痛中的心灵,更让白衣天使们重新找到了职业的初心——原来,最有效的良药,就藏在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关怀里。
凌晨三点,科室走廊的灯光泛着柔和的暖意,为这寂静的夜撑起一片安详。我正沉浸于夜班独有的静谧时刻,科室大门忽然被轻轻推开,带进一阵深夜的凉意。
一位年轻的妈妈站在门口,头发微乱,脸上写满了疲惫与焦虑。她一手紧紧抱着裹在厚毯子里的小儿子,孩子约莫一岁,烧得小脸通红;另一只手牵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女孩——她就是伊伊。小女孩的小辫子歪在一边,脸颊泛着不正常的红晕,那双因发烧而显得水汪汪的眼睛里,满是困倦与不适。
“护士,麻烦您,帮我看看我两个孩子都发烧两天了……”妈妈的声音里带着焦急,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哽咽。一个人深夜带着两个生病的孩子,那份无助感几乎要将她淹没。
我连忙安抚她在候诊椅坐下,顺手将小女孩也抱上椅子。就在这时,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望向我,一个软糯糯的声音轻轻响起:“谢谢小姨。”
我不由得愣了一下。在儿科工作这些年,听惯了孩子们或恐惧或撒娇的“护士阿姨”,这声突如其来的“小姨”,带着浓浓的亲昵,像一颗甜甜的糖果,猝不及防地融化在疲惫的深夜里。
“不客气,你真乖!”我把声音放得更柔,“不怕啊,让‘小姨’看看你烧得厉不厉害。”
她告诉我她叫伊伊,今年五岁了。在随后的检查过程中,伊伊异常乖巧地配合着每一个步骤。弟弟被安排进留观病房输液治疗,妈妈手忙脚乱地配合我们给孩子贴退热贴、做物理降温。伊伊不用输液,服用口服药后,便自己安静地睡在了旁边的小床上。

第二天清晨,护士长赵老师来巡视病房。她走到伊伊的小床前,正准备摸摸孩子的额头,伊伊看着她胸前的姓名牌,轻轻唤了一声:“小姨,我已经不发烧了…”
赵老师在儿科工作了近二十年,见过太多病痛中的孩子,听过无数声“护士阿姨”。但这一声带着病中依赖和天然信任的“小姨”,却让她的心尖仿佛被最柔软的羽毛拂过,眼眶微微发热。她俯下身,温柔地摸了摸伊伊的额头:“哎,小宝贝真乖,‘小姨’在这儿呢。”
伊伊的烧渐渐退了,精神头也足了起来。只是弟弟还需要多观察几天,于是这个乖巧的小女孩,便成了留观病房里一个小小的、移动的“温暖源”。
每天清晨,当护士们开始交接班、查房时,伊伊清脆的“小姨,早!”就像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瞬间点亮了整个病房。那元气满满的问候,驱散了夜班的疲惫,让每个护士脸上都忍不住漾开了笑容。
渐渐地,伊伊拥有了“小姨”们的专属服务。测量体温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成了一场暖心的互动。“小姨,要轻轻的哦!”伊伊会主动伸出胳膊,大眼睛里满是信任。“好嘞,小姨最轻了!”我们的回应也格外温柔。
弟弟输液换药时,伊伊会像个小大人般跑来通报:“小姨,我弟弟要换药了。”严肃的医疗操作,因为她的存在,变成了小小的趣味问答。
伊伊每天像只活泼的小蝴蝶,在允许的范围内“巡视”病房。看到新来的轮班护士,她会歪着头,甜甜地问:“你也是小姨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便立刻将新成员纳入她的“小姨军团”。
经过“小姨军团”几天的精心呵护,伊伊和弟弟的病情都已好转。妈妈脸上的焦虑和疲惫渐渐被感激和轻松取代。她跟护士们说话时,也自然而然地用起了“小姨”这个称呼:“麻烦小姨给我们再量个体温吧?”“这几天谢谢小姨们的照顾了!”
这不再仅仅是孩子的童言稚语,也成了妈妈表达谢意和归属感的方式。我们听得心里暖融融的。
如今,每当走进那间小小的留观病房,空气里似乎还飘着“小姨”的余音。这里不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医疗空间,更像是一个临时的、充满人情味的小小家庭。伊伊的一声声“小姨”,像一串串无形的风铃,在每个角落轻轻摇响,提醒着所有人——在白色制服和医疗仪器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最温暖的关怀与信任。
这声音,比任何药物都更能抚慰人心,让这个本该充满病痛的地方,悄然开出了名为“温情”的花朵。而我们这些“小姨们”,也在孩子纯净的呼唤中,重新确认了自己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用温暖守护生命,用关爱治愈病痛。
|
版权所有:常德市妇幼保健院 网站备案:湘ICP备20012149号-1
主办单位:常德市妇幼保健院 技术支持:常德市数据局(常德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医院地址: 湖南省常德市洞庭大道1058号 联系我们:0736-7717360